近期美国推行的"对等关税"政策严重扰乱全球航运市场秩序,导致运价波动加剧,市场不确定性显著提升。
上海航交所最新数据显示,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(SCFI)报1394.68点,环比微涨0.1%。其中受关税政策影响,北美航线出现明显异动,暂停订舱、延迟发货等现象频发,海运市场持续承压。
截至目前,已有80个自中国出发的货轮航班被取消。具体来看,ONE宣布暂停Premier联盟原定于5月运营的跨太平洋航线PN4;OA也发布通知,其运营至洛杉矶的三条航线将于4月底全面停航,复航时间尚未确定;非海洋联盟成员ZIM更是决定停运相关航线长达两个月。

01.多家船司发布5月调价尽管国际贸易环境充满变数,但各大船公司的旺季附加费依然如期而至。根据多家船司发布的公告显示,将于5月起全面上调运价,覆盖北美、拉美、非洲等主要航线,且部分航线附加费涨幅惊人,最高达2000美元/柜。
以赫伯罗特为例,自5月12日起对东亚至北美航线征收旺季附加费(PSS),其中20尺柜1000美元,40尺柜2000美元。
马士基迅速跟进,5月15日起将远东(不含中国大陆及香港)至美加航线的PSS上调至2000美元/40尺柜。
中远海运的美线综合费率(GRI)调整幅度更为惊人,5月15日生效的新费率涨幅高达1600-2532美元/柜。
与此同时,达飞、ONE等船司则采取"控量保价"策略,通过停航或运力调配(如将美线运力转向欧线)来稳定市场价格。
这种运力收缩直接导致部分航线舱位紧张,进一步加剧跨境卖家的物流风险,不仅要承担暴涨的运费成本,还要面临订舱难、甩柜风险增加等连锁反应。

02.多重因素推高物流成本涨价潮背后是多重危机叠加的必然结果,如美对华加征关税及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,已造成中国出口货量骤降30%-40%,市场陷入深度观望。为应对货量断崖式下跌,船公司选择通过提价来转嫁成本。
此外,国际海事组织(IMO)碳减排新规及燃油价格持续上涨,迫使船公司将运营成本和压力转移至下游客户。对于跨境卖家而言,成本压力已从潜在风险演变为现实威胁。
行业数据显示,当前跨境物流成本已突破历史极值,在总销售额中的占比从行业基准线15%急剧攀升至25%-30%。部分低毛利品类甚至出现"运费倒挂"的极端情况。
在政策收紧与运营成本攀升的双重压力下,部分货代利用跨境卖家渴望降低成本的心理,以所谓的"税务优化方案"为幌子诱导卖家违规操作。消息透露,近期曝光的数起货代"避税方案"事件,不仅未能实现承诺的降本效果,反而使跨境卖家面临更大的法律风险和经营困境。
更为严峻的是,美国海关近期启用的新原产地查验系统正在引发行业地震。据美国CBP最新披露,新系统运行首月就已查处违规案例127起,涉及货值超2.3亿美元。

当前,跨境卖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全链条挑战,海运市场运力紧缺引发价格持续攀升,政策法规调整导致合规申报门槛显著提高,而行业内部频发的违规查处事件更让经营环境雪上加霜。这一系列因素正在对整个跨境电商行业进行深度压力测试。
面对现在的复杂形势,我们需实施多维度战略调整:
1、供应链全球布局:加速产能转移至墨西哥/东南亚,利用USMCA协定(最高享16%关税减免)和RCEP(平均关税降至0.5%)政策红利降低出口成本。
2、优化物流网络:通过多仓布局分流美西爆仓压力,再结合海外仓+FBA模式,可降低30%旺季物流成本。
如我们熟知的天诚浩通,专注美国海外仓多年,自研WMS系统,可以为TikTok、Temu、Shein等平台卖家提供一件代发、移仓换标等业务。
其凭借多年经验,为卖家带来了更具优势的尾程物流价格,如全美不分区渠道及USPS超低价格尾程渠道,没有住宅地址派送费,包裹签收均可拍照回传(带定位)等。保障大家的货物能正常交付,让客户更省心更放心!
登录一下,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,贡献精彩回答,参与评论互动
去 登录! 还没有账号?去注册